top of page
1.jpg

系 所:生死學系
姓 名:郭怡君

海外學習國家:英國
海外學習期程:

2019年7月15日至7月29日

學習單位

地       址:

The Old Schools, Trinity Ln, Cambridge CB2 1TN英國、St Andrews KY16 9AJ

海外學習單位資料

海外學習單位名稱:

劍橋大學

聖安杜魯斯大學

2.jpg

電       話:

+44 1223 337733

+44 1334 476161

3.jpg
出國行前準備

海外學習出國行前準備

(一)海外學習出國行前準備(如何申請、語言、醫療、保險、帳戶)

 

        這次出國使用的校內的海外獎學金申請,所以首先要先申請海外獎勵金,再寫海外遊學團的計畫,通過後開始使用Youtube找尋當地特殊用語、風俗民情或在英國生活應注意的事情等,也開始看旅遊英文的書,因為我是第一次到歐洲,希望能有最完善的準備。這次遊學團已有保(不便險、旅平險、意外身故),所以我沒有另外保保險,準備護照、行李箱、英鎊(要提早觀察匯率)、萬國充、VISA金融卡等等,利用網友的分享評估自己的預算後再去換外幣,這次換了台幣七千元的英鎊加上一張簽帳卡。

學習單位介紹

海外學習單位介紹

(二)海外學習單位介紹

        劍橋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註 1])為一所座落於英國劍橋郡劍橋市的研究型大學。它是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6],也是世界現存第四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的起源為一群牛津大學的學者,因與牛津市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劍橋[7]。劍橋與牛津這兩所在中世紀建立的英國大學,在校務運作、學術聲望、社會地位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經常合稱為「牛劍」。劍橋大學是一個由成員學院(College)、學術學院(School)、專業學院(Faculty)、與學系(Department)組成的學院聯邦制學校。由31所成員學院、超過150個學系、及其它附屬機構組成[8]。成員學院享有高度自治權,屬於半獨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自行招收學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隨著時間的演進,目前的成員學院已經減少教學與研究的比重,而是由學系主要負責。學術學院和專業學院為負責管理的上層組織。


        聖安德魯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為一所坐落於英國蘇格蘭東海岸古鎮聖安德魯斯之公立大學。建校約於1410年及1413年之間,並由亞威農(Avignon)教廷本篤十三世(Antipope Benedict XIII)向一班奧思定會(Augustinian)教士頒布教宗詔書而正式成立。聖安德魯大學乃蘇格蘭最古老大學,英語世界中繼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後,第三古老大學。
聖安德魯大學本科學生身穿紅色學袍,神學院學生則穿黑色學袍。身穿學袍學生可免費入聖安德魯斯城堡遺址內參觀。另一則傳統是「學術家庭」(academic family)。大學一年級生(男生稱為Bejant而女生稱為Bejantine)按傳統,可找大學三年級學長和學姐為自己「學術父母」(academic parents),擴大社交圈子,融入學校生活。

學習內容簡介

海外學習容簡介

        在劍橋,老師每堂課都會發講義,討論的議題非常生活化,主要是讓我們練習開口、老師也會藉此機會修正我們的發音和文法,我們也會利用Youtube看影片練習聽力,然後討論我們剛剛聽到的內容並結合講義練習寫,老師要求我們在課堂中時常與隔壁同學為一組對話,雖然一開始都害怕說錯,但是到最後會試著用較為簡單的單字去形容,老師理解後會告訴我們正確的單字,通常老師都是鼓勵我們多發言、不會批判,上課時老師會跟我們有很多的互動,雖然每天討論的內容都不固定也不連貫,但是在過程中就能漸漸學到英文的慣用用法及文法句型等等,我的聽力及閱讀速度都有進步。


        在聖安杜魯斯大學,老師第一堂課就蒐集我們的意見,問我們想在這裡學到什麼,並讓我們了解我們到這裡的任何學習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他(老師),在經過一輪的自我介紹之後我們花三分鐘思考並條列下來想上的內容,我認為這個過程在海外學習十分重要,課程的內容是符合自己期待的,絕對會讓我們發揮百分百的專注力認真學習,也的確第二週的課程全是我們想學習到的,在蘇格蘭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上課了,不是刻版的你教我聽,而是利用一些小遊戲加上故事作為開頭,進而延伸討論,雖然有分兩三人一組,但我們也更常是全班和老師一起互動。

活動安排

活動安排與結交各國朋友經驗

        第一週在劍橋時我們遇到KE3,他們是一群來自馬來西亞的高中生,他們中文英文都很好,我十分羨慕他們,我們有些活動是一起進行的,例如兩次體育課(大家一起決定做什麼運動)和Photo tour,最後他們有一個搞笑的變裝比賽,我們成為觀眾,這段期間真的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我也有和兩位女生交換ig,比起上次去澳洲,這次來到英國更有機會交到朋友的感覺呢!而且他們都十分熱情大方又有氣質,我們的mentor也非常健談,也都是大學生,是聊天的好對象。

異國文化風情

異國文化風情體驗

        在英國其實最常吃的是學生餐廳內的食物,基本上都是採自助餐的形式,但是種類非常多樣,除了主菜之外還有各式甜點、生菜沙拉、優格、果汁、茶包等等,我最喜歡的就是搭配水果的優格加麥片,是十分西式的早餐,在台灣價格偏高的食物在英國反而是較為便宜的呢!
除此之外草莓也是又大又甜,價格也算是便宜,是我與室友在英國最常買的水果!還有一點就是在外面買的食物(午餐)幾乎都只能買到冷的食物,不像台灣的超商還會有微波的服務,基本上他們的食物就是吃冷的,這一點我還滿不習慣的。

海外學習心得感想

海外學習收穫與心得感想

         這是我第三次用南華的海外獎學金出國,而這次很特別的是沒有帶隊老師,全是學生們自己走,從到機場check in、安檢到出關、逛免稅店、入境,真心覺得有他們(其他參加海外學習的人)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因為什麼事情幾乎都是我們自己來,自己去溝通、去處理,雖然我有時候無法用一個單字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這幾次的出國經驗中我學習到了用自己會的單字來闡述就好了!我發現其實並不是我「不會說」,而是害怕自己會說錯。


        來這一趟體驗雖然只有短短兩周,不過我閱讀英文的速度提升了,對於「說英文」這件事情也不會畏懼;出國前我也會有點害怕說錯,但如果不說出口反而沒有任何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害怕說英文這件事情,不過當到了一個必須時常說英文的環境時,其實習慣後就不那麼可怕了。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對未來學弟妹之建議

        別害怕或畏懼自己的語言能力而卻步,把任何經歷都當成一種學習、體驗,說的好壞或正確並不這麼重要,擔心錯誤是人之常情,而一旦踏入國外的土地,這些能力都會成為其次,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動植物、人們的穿著、社區的風格、談吐內容、學校內的飲食習慣等,都是值得記錄的,而這也是反思自己國家文化的一個好機會,沒有到國外去生活就無法深刻知道自己身處的大環境是如何影響著自己的。


        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也是覺得自己英文能力不好而不去申請海外遊學團,不過我想任何事情的嘗試都是個機會,任何經驗都要體會過才能真的了解,所以在此鼓勵擁有機會的人,千萬要把握!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關於我們

南華大學國際及兩岸學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ross-strait affair)之設立,旨在推動學校國際化,建立本校與國際及大陸學校之學術教研合作、師生交流互訪、雙聯學制學位、國際志工等機制,期以提升本校師生之國際競爭力與國際移動能力;同時綜理境外學生(含外籍生、僑生、陸生)事務,提供適應校園生活與華語文學習等輔導機制,促進友善的國際化校園發展。

​地址

05-2721001

​62249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南華大學

 

nhu.oica@nhu.edu.tw

SUBSCRIBE FOR EMAILS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Grey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HARMON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