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校資源與招生情形

南華大學

​/ NHU university /

南華大學秉持「慧道中流」校訓,以「生命價值的提昇與永續發展,培養慧道中流的南華人」為教育願景,自我基本定位為「生命關懷、公益公義、國際知名教學卓越大學」,實踐「以生命力帶動三好生命力、以學習力提升就業競爭力、以全球觀促進國際移動力」的教育理念。林聰明校長於102年1月接任後,提出「嶄新南華、獎優扶弱、追求卓越、邁向國際」四大方針,希望開啟「跳躍成長、學用合一」新里程。本校104-107年度校務發展計畫,提出以優質教學、適性輔導、研發產學、永續環境、國際移動及身心靈服務產業等六大發展主軸,以強化生命教育、環境與永續發展、健康促進及銀髮照護與生死關懷,採取「強化基礎建設,造就卓越品質」、「創造差異特色,打造南華品牌」兩發展策略,整合五院之力,以實現「生命價值的提升與永續發展」的願景與理想。

理念和現況

/ idea /

南華大學於104學年度起由教育部主導設置國家級「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推動生命教育的四大主軸架構:學術研究深耕化、推動成效賞鑑化、推動主題特色化與推動連貫統整化。具體作法是橫向整合大專院生生命教育資源,成立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結合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力量共同推動生命教育。本校具有生命教育學系所與課程,從出生(幼兒保育教育)、生命歷程(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宗教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系)到生死關懷(生死學系)。此外,本校連續三年獲國家圖書館評選「台灣最具影響力學術資源」-學術影響力、知識分享點閱率及下載率全國私校第一;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綠色大學百大學校,2018年世界綠色大學排名(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南華大學全球排名第66名、全國第5名,在廢棄物處理評分項目勇奪全國第一、交通運輸評分項目並列全國第一、水資源評分項目全國第二;並連續二年榮獲企業永續銀獎、2017年獲「金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頒發2017年教育永續發展獎、2017 TCSA「TOP50永續典範台灣企業獎」、2017年獲得 TCSA 臺灣企業永續獎金獎、2018年榮獲第三屆「服務利他獎」典範學校、獲頒我國最高榮譽的經營品質獎項「國家品質獎─永續發展典範獎」等多項獎項。本校近年陸續接受各單位團體觀摩推動生命教育與環境永續成效,尤其東南亞學校與機構前來本校進行生命教育培訓頻率越形密集,本校在執行本計畫時,已充分結合新南向計畫將生命教育及環境永續上所具備的優勢資源向東南亞進行拓點行銷以及融入假日學校規劃中。

​佛光山

 

本校結合佛光山全球各地資源,經與台灣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澳洲南天大學(Nan Tien Institute)及菲律賓光明大學(Fo Guang College),共同成立「佛光山聯合大學系統」,為國內第一個國際性的聯合大學系統,目前已建構以國內收費赴海外就學2+2雙學位制度。103學年度起入學新生全面國立大學收費及創推跨五校選課機制,提升學生國際移動能力;並運用佛光山事業體系支持本校建立國內外產學合作關係,創造學生海外實習機會及志工服務。結合佛光山遍布全球的三百餘個海外據點,其中在南亞與東協等新南向國家約30個據點,不僅作為本校拓展本校海外合作交流,以及本校學生國際海外學習與招收境外學生的支持管道,同時促進南亞及東協國家、地區、機構發展的合作交流。

/ Fo Guang/

為優化本校高等教育品質,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南華大學傾全校之力推動國際化,促進國際及兩岸學術合作交流之機會,建立國際化友善校園環境,以推展本校教育之國際化。為因應業務擴增,已奉教育部核定將「國際及兩岸交流處」轉型為「國際及兩岸學院」,以擴大本校學生海外學習以及招收境外學生業務,加強對境外生關懷,強化校園英語學習情境,全面建構國際化友善校園,完善「讓南華走向世界,讓世界走向南華」的目標,近年本校積極發展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大學院校與研究機構關係,新南向國家學生至本校就讀人數逐年增加,充實本校校園國際化中的新南向特色。

本校為增進與國外大學及研究機構發展學術合作,透過學術交流合作、學生交流研修、雙(聯)學位、移地教學、遠距教學及短期交流或師生互訪互換等合作計畫,與全球各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協定建立友好關係。另也藉由亞太地區國際教育組織的參與,如「亞太教育者年會暨教育展」(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PAIE)、「臺灣與東南亞大學校長論壇」(Presidents’ Forum of Southeast Asia and Taiwan Universities, SATU)、「亞太大學交流會」 (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UMAP)、「世界宗教大學聯盟」(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Universities)、QS World Classroom for World University Leaders等藉由高等教育機構間之合作,達到新南向的區域性與跨國界學術交流合作。

本校於2017年9月教育部核定本校通過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之「臺灣連結印度區」,並在印度開設生命教育中心,於9月25日在新德里地區駐點進行揭牌儀式。於2017年11月3日至11月7日與佛光山、佛光大學共同舉行「2017年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本次會議共有16個國家、40餘所知名大學校長及學者與會,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以系統大學創辦人身分出席參加,感謝大家為佛教與教育貢獻智慧和心力,關心教育之情溢於言表。

本校多年來積極推展國際交流合作並招收境外學生,近4年招收境外生人數分別為:104學年度327名(外生162+僑生31+陸生7+交流交換生127)、105學年度415名(外生255+僑生44+陸生7+交流交換生109)、106學年度562名(外生424+僑生46+陸生8+交流交換生84)、107學年度822名(外生562+僑生82+陸生7+交流交換生171),其中有相當多學生來自於東南亞與南亞地區。本校過去4年積極於東協與南亞國家進行招生與交流活動獲致成果,多集中於新南向國家A區(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等國,B區(印度、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與C區(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汶萊、孟加拉、寮國、柬埔寨及不丹)等國家將是本校未來規劃極力開拓進行合作交流的區域。以下分新南向招生與新南向交流兩部分說明本校近三年(105學年~107學年)的具體成果,並將以此為基礎,持續拓展與新南向國家的合作交流。

 

本校來自於新南向國家的境外生人數呈現逐年成長態勢,顯見近年投入新南向國家地區的教育合作著力甚深,104學年度招收90名、105學年度招收78名、106學年度招收192名、107學年度招收159名。(表1.1)其中以越南學生為最多,共102位;其次為馬來西亞22位、柬埔寨16名、印度12位、菲律賓3位、孟加拉3位、尼泊爾1位;新南向國家中又以學士生為最多,共114位、碩士生41位、博士生4位。

​佛光山

/ fo guang/

​關於我們

南華大學國際及兩岸學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ross-strait affair)之設立,旨在推動學校國際化,建立本校與國際及大陸學校之學術教研合作、師生交流互訪、雙聯學制學位、國際志工等機制,期以提升本校師生之國際競爭力與國際移動能力;同時綜理境外學生(含外籍生、僑生、陸生)事務,提供適應校園生活與華語文學習等輔導機制,促進友善的國際化校園發展。

​地址

05-2721001

​62249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南華大學

 

nhu.oica@nhu.edu.tw

SUBSCRIBE FOR EMAILS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Grey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HARMON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