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 所: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姓 名: 林香蘭
海外學習國家:日本
海外學習期程:
107年3月21日至3月30日
海外學習單位資料

電 話:81-75-322-7800
地 址:日本京都市下京市千代縣千島寺134號,日本600-8813
海外學習單位名稱:ICBASS
海外學習出國行前準備
-
了解海外學習相關事宜
-
撰寫並討論企劃書內容
-
通知本學校,並且開始準備海外學習相關資料
-
通知會議主辦單位ICBASS我要參加研討會的事,透過郵件聯絡
-
向本學校申請我的在校成績證明正本
-
訂機票,並且通知ICBASS我何時會到
-
找尋住宿、訂機票、海外保險、安排行程、作行前調查
-
行前最後確認以及和ICBASS做聯繫,準備出發囉~
-
到了當地,藉由老師帶隊,前往住宿地點放置行李
-
與老師前往大阪大學做學術交流(3月23日)
-
為研討會報告做準備
-
參加ICBASS研討會
首先針對要先選擇構思有興趣的題目並向ICBASS投稿,稿件通過後開始準備海外學習相關事宜,並討論撰寫海外學習企劃書,企劃書繳交後開始準備研討會論文的報告及進行最後的確認。
目的在於到了當地可以好好地將論文報告完成,並親身去體驗研討會會場的氛圍,並製作一份行程的簡報,經過老師的教導作修正,並針對我們未提及和不了解的事情再做更深入的資料補強。
海外學習單位介紹
國際商業與社會科學大會(ICBASS)是學者、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在社會科學領域討論跨學科研究和實踐的國際平台。
海外學習內容簡介
本次透過「2018 ICBASS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研討會,參與各國學者、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學術的研討報告活動。
除了讓我增加學術方面的經歷外,希望透過這次的研討會參與能讓我擴展視野,更有國際觀,了解目前的學術趨勢、各國的研究創新、突破與方向等並有所收穫。
並就地進行企業參訪,了解日本文化、城市與行銷層面的運用,結合理論及實務經驗,看看不同國家的做法。
活動安排與結交各國朋友經驗
我的會議場次是在第三天,因為前一天已經有同學去報告過了,所以我們就按照同學得指示無怕迷路到不了會議地點的壓力,精力充沛的開始了我們的研討會行程。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我們才剛轉第一個車,竟然就碰到了列車故障,一整站的列車都停駛,不管是外國人還是日本人都在那小小的走道等待列車重新運行,在等待列車通行的期間,站務長出來拿了一疊延遲證明書,以供上班族向公司提交遲到證明。再等了許久之後列車才終於重新通行,我們也趕緊繼續我們的行程,還好我們有提早抓時間出門,我想這也算是一個難得的體驗吧!
在經過兩趟轉車後我們終於順利的到了會議現場(不得不說日本的鐵路真的是有點複雜),報告的櫃台人員是華人,非常的親切,場地和我原想得有些不一樣,很像科技辦公大樓,放眼望去除了外國人之外也看到了非常多像我們一樣的華人。
我場次是在下午,所以上次就負責幫同學拍照,順便感受一下臨場的氣氛,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在同學報告的尾聲,遇到了一小點問題,有個好心的香港人(英文超溜)幫忙解了圍,後面聊天得知她原來是香港的教育學者,專門在教老師如何教學生,覺得挺特別的,同時他也向我們請教了同學的報告得一些疑問,雖然不是我的題目但剛好我對那個議題有一點點研究,所以我們就稍微聊了一下,也成功地消除他的疑惑,覺得是個挺特別的體驗。
報告結束後也有許多華人來問問我們是從哪來的,給我們名片,很巧的還遇到我未來研究所的博士學長,有點緊張,在這個時候其實我正還糾結會議服裝到底要不要去換襯衫根黑褲,早上因為前一天報告的同學說好像並不用穿得那麼正式,所以就只穿了一件毛衣跟牛仔褲,但到了現場後卻發現很多人都穿得非常正式。
剛剛的香港學者聽到我們的疑惑後就和我們說其實只有日本人和台灣人會穿西裝打領帶,其他外國人都是穿便服,只要穿著乾淨整潔就行了,我環顧四周,真的就跟他說得一樣,所以就決定不換衣服了。
之後就和香港學者一起前往用餐區,是看起來挺高級的buffet(這才是我原來預想的報告場地的樣子),有壽司、有三明治、有炒飯、有蛋糕…,超級豐盛,在進入用餐會場時有個小插曲,因為是憑票券入場,在輪到我的時候,服務員竟然特別把我叫住,請我稍後去找他,讓我心裡有點驚恐,想說是發生甚麼事了,為什麼要特別把我叫住!?
後來去詢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我的場次有幾位學者因故缺席,所以我的報告時間會提前移,頓時感覺離奈何橋又更進一步了(汗),但早點結束也沒甚麼不好的就是了,因為我的場次是和前一場合併,所以不太確定我的順序是怎麼樣,一直都很緊張,終於輪到我的時候有些小手忙腳亂,報告前半段都還行,但到後半段開始就有點緊張開始有些語無倫次,覺得很可惜,都是太緊張了。
總之報告還是算順利的結束了,雖然沒有報告得很好就是了,很意外的,現場的學者在知道我們是大學生來報告之後,對我們的表現都非常的讚賞,說我們很有勇氣,因為一般都是碩士生以上才會來參加。總之這次的報告對我來說是一個很自我突破的經驗。





異國文化
風情體驗
日本行人通行方向,因為日本是左行駛國家,所以我們認為日本行人在行走時也會偏好靠左,一開始我們在路上觀察到的行人在行走時大部分也都是靠左,但後來漸漸發現日本人好像也不一定都靠左行走。
像在搭手扶梯時,有時靠左,有時又靠右,不禁讓人有些疑惑他們到底是習慣靠左還是靠右,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地板有特別標註方向(通常是靠左)時他們就會跟著方向走,沒有特別標註時他們就隨自己喜好走喜歡的方向。
日本街頭、電車飲食,在台灣邊走邊吃是很常見的行為,但在日本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少看到有日本人在街頭邊走邊吃的,所以他們外帶都會習慣提供塑膠袋(我自己推測的)讓人方便帶回家。
就算是吃鯛魚燒或冰淇淋等現吃口感會比較佳的食物,他們也會選擇站在店門口吃完再走,然而最讓我們不習慣的是電車內的飲食!從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對日本人來說在電車內飲食或走路邊走邊吃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只有小孩子會這麼做…,雖然電車沒有確切規定說在裡面不能飲食,在我們觀察下還真的沒甚麼看到有成年人在電車內飲食的,甚至連飲料杯架都沒有?!
但卻是有看到小孩子在吃麵包,這促使我們也不太敢在電車內飲食,覺得在這點上台灣就挺人性化的,我們有時候習慣將早點利用座車的時間解決,以節省時間,我認為這可能也和日本人習萬在家解決早點的習慣有關。
電車上沒有廁所,在台灣,不管是高鐵還是火車,車上基本都會有廁所以備不時之需,但在日本的地鐵電車上我們卻都沒發現廁所的蹤跡,覺得有些小不方便。
海外學習收穫與心得感想
這次的2018 ICBASS國際研討會是我第一次參加如此正式的報告,對我來說是非常有 挑戰力的,尤其是全程又要以英文來闡述整個報告,雖然最後如期的報告完畢,但報告的過程我自己認為還有待加強,因為太緊張了,所以後半段的報告有些講的並不是很好,有些可惜,但就算是給自己一個經驗。
未來還是有機會參加類似的研討會議,就能給自己心理一個底,在參加會議的這一段時間內也看到各國的學者,也有和香港的學者小小的交流,甚至還遇到了未來研究所學校的博士學長,覺得是個非常新鮮的體驗,還蠻有趣的,很謝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機會可以出去走走看看,覺得很有收穫。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研討會報告的事前準備工作真的很重要,因為我們這次的其他參訪行程主要是在研討會報告之前,所以對於報告事前準備的不夠充足其實也會影響到研討會前的行程,不能夠好好踏實的參訪,有些可惜,所以也建議如果有其他行程安排建議排在研討會之後。
參加會議當天的時間需要提前抓,避免意外延誤了報到時間。在會議當天一早我們雖然有提前預留一些時間出發,但卻臨時碰上了電車故障意外,拖延了一些時間,所幸最後還是順利成功趕上會議。
交通票卷的選擇,這次除了購買京阪店車票卷外,其他天選擇了關西周遊卡,關西周遊卡雖然涵蓋的範圍比較廣,但在一些需要門票的景點古蹟卻是只有折扣需要另外付費的,所以建議行程中有許多大阪景點古蹟的購買大板周遊卡,許多的景點古蹟(例如通天閣、大阪城、天王寺等)可以免費入園,會比較划算。
![]() | ![]() | ![]() |
---|---|---|
![]() | ![]() | ![]() |
![]() | ![]() | ![]() |